当GIS遇到鸿蒙与三折叠
前言:本文整理自麻辣GIS群里网友投稿,为避免误会及不必要的麻烦,其具体人名、项目名等均为虚构,核心内容小编基于故事主线做的二次创作及加工。如有雷同,必是巧合。
夜幕降临,窗外的城市华灯初上,我正准备结束一天繁忙的工作,一个熟悉又陌生的电话号码毫无征兆地响起--是之前合作过的A公司的项目经理,李总。说熟悉,是因为我们三年前曾为他们开发过一套GIS业务系统;说陌生,则是因为项目早已验收交付,按理说,我们之间除了偶尔的系统常规维护,本不该有太多的交集。
电话里李总很急,隐约听下来是之前的系统出了几个大问题,要求我们尽快修复。突如其来的任务让我有点措手不及,并且这也不是我这种级别的虾米所能决定的事情,于是说我先来排查一下,并建议他联系我们领导来商量具体事宜。电话挂断,我打开了收藏夹里那个系统,各项功能似乎没有问题,运行流畅。手机里的App也正常运行,各项日志监控里也是没有异常,问题在哪呢?
意料之外的两个“大bug”
第二天,李总风尘仆仆的出现在我们领导办公室里,一番演示下来才知道最近他们领导换了一款华为三折叠新手机,我们之前开发的GIS业务系统和大屏页面在新手机上出现了几个问题。
鸿蒙Next兼容性问题
李总在会议室的白板上画着,“领导的手机是最新款,你们的系统却不兼容,这让我们很难堪。”
我们当初为A公司开发的移动端GIS应用,是一个典型的“套壳”App——即用Web技术栈(HTML5, Vue.js)开发核心功能,再通过WebView技术将其封装成可以安装在手机上的原生应用。这种模式在当时是降本增效的主流选择,能快速实现跨平台部署。
而部分华为手机升级使用的这个 HarmonyOS NEXT 系统与以往基于AOSP(安卓开放源代码项目)的鸿蒙OS有着本质区别,剥离了安卓内核和AOSP代码,虽然理论上只要其支持WebView运行时,就问题不大,但实际上我们需要做重新的适配,除了之前的apk
和ipa
,还要重新增加一个hap
文件,这的确需要一部分不少的工作量。
三折叠GIS大屏UI问题
如果说鸿蒙Next是软件层面的“天堑”,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是硬件形态带来的“地裂”。领导的新手机,不仅系统新,形态也极为前卫——一台三折叠屏手机。这意味着屏幕的宽高比和分辨率不再是固定的几种形态,而是可以在“手机-平板-超大屏”之间自由切换。我们当初为大屏端设计的GIS驾驶舱界面,在PC和普通平板上显示完美,数据图表、地图控件、业务面板布局得井井有条。
但在这块可以“变形”的屏幕上,一切都乱了套。李总向我展示了照片:地图被拉伸得不成比例,图例和工具栏堆叠在一起,数据面板的文字溢出,整个界面惨不忍睹。
“领导想在展开的大屏上开会展示,结果UI全乱了,这……” 李总的言下之意不言而喻。
这是典型的响应式设计问题,传统响应式设计考虑的通常是手机、平板、PC这几种有限的屏幕尺寸。而三折叠屏的动态、无级变化,对UI布局的流式适应能力提出了新挑战。
免费修复 vs 付费升级:合同条款的“时空对话”
问题清晰了,但解决方案却陷入了僵局。李总的态度很明确:“这是系统Bug,你们有义务免费修复,保证系统在主流设备上正常运行。”
我理解他的处境,但从公司的角度,这显然不是“Bug修复”那么简单。我调出了三年前我们签订的合同,翻到技术规格那一章,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:
“系统需兼容市面主流操作系统,包括iOS 15.0及以上版本、Android 12.0及以上版本。”
合同签订于三年前,白纸黑字里根本没有提到HarmonyOS。我向李总解释道:“李总,这不是简单的Bug。鸿蒙Next是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,适配它等于重新开发一个独立版本的App。三折叠屏的UI适配,也需要大量的设计和前端重构工作。这已经超出了原合同的维护范围,应该属于新需求开发。”
“鸿蒙系统怎么就不是主流?” 李总有些恼怒。
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。李总反复强调“客户体验”和“领导期望”,而我作为当时的主要负责人则必须坚守合同的边界,毕竟职场里的“锅”谁也不想背...
一点感悟与心得
故事的后续是经过公司领导和对方领导的几轮讨论,还是由我方免费来适配,当然前提是A公司的xx项目分一块出来,由我们公司来开发。江湖不仅是打打杀杀,还有人情世故。最后有几个心得记录一下,与大家共勉。
首先,技术合同的撰写一定要边界明确,技术更新的速度,总是比合同条款的生命力更快。这次Battle的成功的关键就是当时明确只写了Android与iOS,但依然有缺陷就是没有制定好兼容后续多少年的系统升级。如果安卓和iOS也出现了这种断代升级,估计就要免费适配了。
其次,技术的“摩尔定律”正在加速渗透所有领域。过去我们认为GIS系统相对稳定,其核心在于数据和算法。但现在终端设备的形态和底层操作系统的演进,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击着上层应用。鸿蒙的纯血版和折叠屏的普及,对我们GIS从业者,提出了新的、持续学习和适应的要求。尤其我们GIS领域的甲方,通常多是华为的目标客户,务必要持续关注华为系的技术升级和迭代。
最后就是从“项目交付”到“持续伙伴关系”的思维转变。 这次事件也让我反思,如果我们将与客户的关系定位为长期的“技术伙伴”,而不仅仅是一次性的“项目交付”,或许能有更圆滑的处理方式。比如,在项目结束后,定期向客户通报技术趋势,提供技术升级路线图和预算建议,让他们意识到系统也需要与时俱进地“投资”,而不是等到问题爆发时才变成一场零和博弈。
相关阅读
声明
1.本文所分享的所有需要用户下载使用的内容(包括但不限于软件、数据、图片)来自于网络或者麻辣GIS粉丝自行分享,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。
2.下载内容仅限个人学习使用,请切勿用作商用等其他用途,否则后果自负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