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用地图投影之高斯-克吕格投影(Gauss--Kruger)
高斯-克吕格投影(简称高斯投影)的概念
从几何概念上分析,它是一种横轴等角切圆柱投影。我们把地球看成是地球椭球体,假想用一个椭圆筒横套在其上,使筒与地球椭球的某一经线(称为中央经线)相切,椭圆筒的中心轴位于赤道上,按等角条件将地球表面投影到椭圆筒上,然后将椭圆筒展开成平面。
高斯投影的基本条件
- 中央经线和赤道投影成垂直相交的直线
- 投影后没有角度变形,那么经纬线投影后仍正交
- 中央经线没有长度变形
投影的变形分析
其长度比的基本公式为:
\[\mu=1+1/2cos^{2}\phi(1+\eta^{2})\lambda^{2}+1/6cos^{4}\phi(2-tg^{2}\phi) \lambda^{4}-1/8cos^{4}\phi\lambda^{4}\]
长度变形的规律是:
- 中央经线(\(\lambda\)=0)上没有长度变形,即\(\lambda\)=0,\(\mu\)=1
- 同一条纬线上,离中央经线越远变形越大,即\(\lambda\)增大,\(\mu\)也增大
- 在同一经线上,纬度越低,变形越大,即\(\phi\)越小,\(\mu\)越大
投影分带的规定
在1:2.5万到1:50万时,\(6^{0}\)分带
在大于1:1万地形图中:\(3^{0}\)分带
\(6^{0}\)分带法
从格林尼治零度经线起,自东半球向西半球,每经差60分为一个投影带,即东经0~6,6~12,12~18,….174~180,用阿拉伯数字1,2,3,4….60表示投影带号,全球共分为60个投影带。
东半球中央经线的计算公式为:
\[L_{0}=(6n-3)^{0}\]
n表示投影带号,n<30
西半球中央经线的计算公式为:
\[L_{0}=(6n-3)^{0}-360^{0}\]
n表示投影带号,n>30
\(3^{0}\)分带法
从东经\(1^{0}30^{'}\) 算起,自东半球向西半球每\(3^{0}\)为一带,将全球划分为120个投影带,\(1^{0}30^{'}-4^{0}30^{'}\) ,\(4^{0}30^{'}-7^{0}30^{'}\)….其中央经线的位置为\(3^{0},6^{0},9^{0},15^{0}…180^{0},-177^{0}…-3^{0},\)。
坐标网
经纬线网(又称为地理坐标网)
经线和纬线所构成的坐标网,它指示物体在地面上的地理位置。
方里网(直角坐标网)
平行于直角坐标轴的两组直线所构成的方里网格,每隔整公里绘出。在1:10万地形图上直接绘出。
1:5千~1:10万的地形图
经纬线只以图廓线的形式直接表现出来,并在图角处注出相应的度数,在内外图廓间还绘有加密经纬网的加密分划短线(称分度带)。
1:25万~1:100万的地形图
在图面上直接绘出经纬线网。
1:25万 \(\triangle\lambda=15'\) \(\triangle\phi=10'\)
1:50万 30' 20'
1:100万 \(1^{0}\) \(1^{0}\)
方里网(直角坐标网)在≥1:10万的地形图上直接绘出
我国地形图上方里网密度规定
比例尺 1:5千 1:1万 1:2.5万 1:5万 1:10万
图 上 20 cm 10cm 4cm 2cm 2cm
实 地 1km 1km 1km 1km 2km
高斯-克吕格投影直角坐标网
1.坐标系的建立
以每个投影带中央经线投影后的直线为X轴,赤道投影后的直线为y轴,其交点为原点。
为了保证y总是>0,将纵坐标轴向西平移500公里
图中A(-334,0),A'(334,0)移轴后,A点的坐标为(166,0), A'(834,0)
地图上所标出的x,y的值称为通用坐标
x = 3286330(m)
y = 18 210420
在y坐标里18表示投影带号,210420表示实际坐标(加了500KM)
2.邻带方里网
为什么会产生邻带方里网?
原因:
高斯投影经线收敛于中央经线--相邻带两幅图拼接在一起使用时--两带图幅坐标网之间产生一折角--为了使用方便--在本带某一范围内加绘邻带方里网。
加绘规定
1:2.5万--1:10万
每个投影带西边缘经差30'范围,需加绘前一带的方里网。
每个投影带东边缘一列1:5万(15'),一列1:2.5万(7.5 ')内需加绘东带(后一带)方里网。
1:5000 、1:1万
投影带西边缘经差7.5',即两列1:1万,4列1:5000图上需要加绘邻带方里网。
地图上邻带方里网的表示方法
在外图廓线外绘一短线段
相关阅读
声明
1.本文所分享的所有需要用户下载使用的内容(包括但不限于软件、数据、图片)来自于网络或者麻辣GIS粉丝自行分享,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。
2.下载内容仅限个人学习使用,请切勿用作商用等其他用途,否则后果自负。